南京的一名輕貨駕駛員,吃了感冒藥和止咳藥后開車去送貨,途中藥力發作,困意漸濃,一個不注意猛踩油門,撞到了隔離花壇上。鎮江一司機在開車之前服用了感冒藥,在行駛過程中受到藥物的影響,一不小心撞到了路牙,沖進了綠化帶,連續撞了6棵樹。藥駕是指駕駛員服用了某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后,依然駕車出行的行為。一些藥物服用后可能產生嗜睡、困倦、注意力分散、頭暈、耳鳴、視物不清、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,很容易引發事故。據國內一項調查顯示,服藥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數占全部交通事故數的10%左右。抗組胺藥簡單來說就是抗過敏藥,如馬來酸氯苯那敏、苯海拉明、酮替芬等。抗組胺藥的作用主要是緩解人體的過敏癥狀,包括感冒似的過敏。然而這些藥物卻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常常有嗜睡、眩暈、頭痛乏力、顫抖、耳鳴和幻覺等副作用,會使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,反應不靈敏。一些治療感冒的中成藥,如VC銀翹片、感冒靈顆粒也含有抗組胺的成分,服用之后同樣應避免開車。解熱鎮痛藥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布洛芬和吲哚美辛,布洛芬服用后可能會出現頭暈、頭痛、困倦、耳鳴等癥狀,少數人可出現視力降低和辨色困難;而吲哚美辛可導致頭痛、眩暈、困倦、視力模糊、耳鳴、色視等。鎮靜催眠藥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類藥物,它們通過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,來誘導睡眠。服用這類藥物后,常常會有頭暈、困倦、嗜睡、視力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,甚至還會出現肌肉抽動、手指震顫等現象。常見的鎮靜催眠類藥物有佐匹克隆、唑吡坦、地西泮、勞拉西泮、艾司唑侖等。還有一些藥物也需要引起廣大司機的注意:抗心絞痛藥,如硝酸甘油、硝酸異山梨酯,可能引起頭痛、眩暈、食物模糊;抗抑郁及焦慮藥,如丙咪嗪,多慮平,服用后可能產生運動協調障礙;天麻含有天麻素,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;人參有抗疲勞作用,但長期使用易出現煩躁不安現象。
為了避免“藥駕”所帶來的危害,司機朋友們在服用相關藥物后應避免駕駛車輛,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?到醫院就診時,主動說明“我是司機”的身份,醫生會根據情況,盡量避免使用對駕駛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。?自行服用藥物時,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,正確服用藥物,關注藥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,避免服用對駕駛產生干擾的藥物。?口服涉及“藥駕”的藥品后,在6—7小時內盡量不要開車,等藥效消除得差不多后,或藥物已經過了血液濃度峰值的時間,再開車上路。
目前法律法規對“藥駕”規定尚不清晰完善,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,也沒有具體的處罰措施規定。但是為了自己,為了家庭,為了全社會的交通安全,小編提醒大家千萬不要“藥駕”哦!